发布时间:2025-03-17 08:31:16 来源:来利国际w66官方网站 阅读次数:次
红茶,始创于中国,风靡全世界。面对近年复杂多变的国际战略格局与经贸环境形势,全球红茶面临供求失衡□□□、传统消费市场需求不稳等诸多挑战,但凭借中国等主要红茶生产国以及东亚□□□□、非洲□□□□、南美洲及加勒比地区新兴经济体的强劲消费拉动,整体继续保持稳步发展。
根据国际茶叶委员会数据显示,全球㊣红茶总产量近年整体保持小幅稳步增长态势。2022年,全球红茶总产量达到352.1万吨,较2021年㊣减产3.7万吨,微降1个百分点,但仍占全球茶叶总产量的半数以上(54.4%)。
在全球红茶产品中,C.T.C红碎茶作为国际茶叶市场主要的大宗交易产㊣品,2022年产量达到211.9万吨,占全球红茶总产量的60.2%;传统红茶产量为140.2万吨,占全球红茶总产量的39.8%。
红茶是全球生产区域分布范围最广□□、产量最大的茶类,目前主要分布于亚□□□□、非□□□、欧□□、南美和大洋洲的30多个国家。亚洲红茶产量最多,主要由中国□□、印度□□□、斯里兰卡等12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其中7个国家红茶产量均位居全球前十位,2022年亚洲红茶产量达266.1万吨,占全球红茶总产量的75.6%,C.T.C红碎茶(达到㊣136万吨)与传统红茶(2022年达到130.1万吨)产量基本持平;非洲红茶生产分布在肯尼亚□□、乌干达□□□□、马拉维等13个国家,产品基本以C.T.C红碎茶为主,2022年非洲红茶产量为76.5万吨,占全球红茶总产量的21.7%;南美洲红茶生产主要分布于阿根廷□□□□、巴西□□□□、厄瓜多尔和秘鲁4个国家,产品以传✅统红茶为主,2022年阿根廷红茶产量达到7.8万吨,在南美洲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欧洲独联体国家(CIS)和大洋洲的巴布亚新几内亚也有红茶生产,但产量规模整体偏小,其中独联体国家(CIS)以传统红茶生产为主,2022年产量约1万吨,而大洋洲则侧重于C.T.C红碎茶生产,2022年产量为7000吨。
2022年,红茶✅产量分列全球前十位的国家依次是:印度(134.7万吨)□□、肯尼亚(53.5万吨)□□□□、中国(48.2万吨)□□□、斯里兰卡(24.9万吨)□□、土耳其(24万吨)□□□□、印度尼㊣西亚(9.8万吨)□□、孟加㊣拉国(9.4万吨)□□□、越南(8.4万吨)□□□、乌干达(7.1万吨)□□□、阿根廷(7万吨)。其中,印度□□、肯尼亚□□、中国□□□□、斯里兰卡□□、土耳其五国红茶产量达㊣到285.3万吨,占全球红茶总产量的81%。
(121.6万吨)□□□□、肯尼亚(52.2万吨)□□、孟加拉国(8.5万吨)□□□□、乌干达(7.1万吨)□□□□、马拉维(4.8万吨)□□□□、卢旺达(3.3万吨)□□□、坦桑尼亚(2.5万吨)□□、斯里兰㊣卡(2.3万吨)□□、尼泊尔(1.8万吨)□□、津巴布韦(1.4万吨);传统红茶产量排在前十位的国家分别为:中国(48.2万吨)□□□□、土耳其(24万吨)□□□、斯里兰卡(22.6万吨)□□□、印度(13.1万吨)□□□□、印度尼西亚✅(8.9万吨)□□□□、越南(7.5万吨)□□□□、阿根廷(7万㊣吨)□□□、缅甸(2万吨)□□□、伊朗(1.9万吨)□□□□、肯尼㊣亚(1.3万吨)。
2022年,世界茶叶出口量为181.9万吨,同比下降5.2%。在红茶出口方面,印度□□、肯尼亚□□□□、中国□□、斯里兰卡□□、土耳其等全球排名前五位的红茶生产国2022年红茶出口总量为95.2万吨(占世界茶叶出口量的52.3%),较2021年减少11.2万吨,降幅10.5%,创近五年新低。其中,肯尼亚红茶出口降幅达19.4%,斯里兰卡红茶出口降幅12.7%,中国□□□、印度□□、土耳其均稳中有升。另据上述五国红茶生产和出口统计数据显示,肯尼亚□□、印度□□□、斯里兰卡红✅茶出口近年波动明显,中国□□□、土耳其两国总体保持平稳;中国□□、印度□□、土耳其三国红茶产量的80%以上都在本国国内直接消费或存贮,红茶国际贸易市场规模较为稳定。
2023年,我国红茶产量达到49.1万吨,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14.7%,较2022年增加0.92万吨,同比增长✅㊣1.9%;在产值方面,全国红茶2023年产值达到519.74亿元,占全国茶叶总产值的15.8%,较2022年增加10.27亿元,同比增长2%。
目前,全国18个茶叶主产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红茶生产。2023年红茶产量位居✅全国前五的省份分别为贵州(8.96万吨)□□□□、云南(8.4万吨)□□□□、福建(5.5万吨)□□、湖南(4.85万吨)□□□□、湖北(4.4万吨),五省红茶产量合计占全国红茶年度总产量的65.4%。同时,2023年有12个省份的红茶产量均有不同幅度提升,增幅达到10%以上的省份有六个,分别是甘肃(300%)□□□□、河南(75.6%)□□□、安徽(21.8%)□□、江苏(17.4%)□□、重庆(14%)□□□、湖北(12.2%),甘肃省红茶年产量增幅虽较大,但其红茶产量基数偏低,2023年仅有300吨;另外,四川(-5.2%)□□、贵州(㊣-6.1%)□□、海南(-25%)花茶□□□□、江西(-43.3%)□□、山东(-44.6%)五㊣省本年度红茶出现不同程度减产,江西□□□、山东全年红茶产量降幅均达44%左右。
自2010年以来,在福建金骏眉□□□□、坦洋工夫和河南信阳红等红茶热的带动下,我国红茶步入振兴发展的新阶段。红茶产业规模逐步壮大□□□□、产品类型不断丰富□□、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截至2023年底,我国红茶产量已经连续保持十四年的增长态势。特别是随着近年新茶饮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茶叶原料被创新应用到新茶饮产品之中,进一步提升了全国各地红茶生产的积极性。根据中国茶叶行业年度调查结果,目前全国红茶主产县域在推动当地红茶生产提质增效方面的典型经验做法主要有:一是开展产业化经营,并提升标准化水平。大力吸纳龙头企业入驻开展产业化经营,改善农户分散经营现状。通过建立地方行业标准□□、建设标准化茶园□□□、提供统一生产资料与开展农户技术培训提升红茶生产加工标准化水平。二是拓展销售渠道,积极打造产品的品牌效应。通过专卖店授权与㊣电商□□□□、直播等新型媒介综合开展线上线下联合销售。积极参与农产品推介会并利用媒体加大产品宣传力度,增强品牌的市场认可度。三是积极开展产业融合,并着力保护古茶树资源。一方面,在主产地打造茶园经济,将茶㊣叶种植□□、茶品加工和茶园旅游融为一体,同时积极弘扬茶文化,发展茶文化产✅业。另一方面,将古茶树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相结合,进行保护性采摘,打造高端产品。
随着市场供需矛盾日渐扩大以及消费需求日趋多元化,新茶饮原本以红茶□□□、绿茶□□□、乌龙茶为主的茶基底也逐渐开始出现细分,包括红茶在内的多茶类竞争将更加激烈,对于茶产品的创新开发效能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产业振兴推进与农产品市场化的持续深入,我国红茶产业将向产业化经营生产模式转变,红茶生产加工方式也将向标准化集中加工转变。
2023年,全国红茶内销量约为37.9万吨,同比减少0.7%,占茶叶总销量的15.7%;红茶内销额为560.9亿元,同比减少0.6%,占茶叶全年内销总额的16.8%。
我国红茶目前以国内销售为主,2023年全国红茶内销量占红茶总产量的77.2%。近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国内茶叶消费市场日趋多元化,红茶凭借其丰富独特的风味和多元化的饮用方式深受各阶层年龄段消费者的喜爱。回顾近十年我国红茶内销,总体呈现“先增长后下降再增长”的态势,2014至2016年红茶内销量额快速增长,但2017至2018年出现下跌;直至2019年才重新恢复到2016年水平;2020年再次大幅增长,内销量达到31.48万吨,同比增长39.29%,这期间高档红茶市场供不应求;2021至2022年红茶内销量保持小幅稳步增长,但同期内销额增长12.18%。2023年红茶内销量□□□□、额再次同时出现小幅下降,主要是受整体消费环境影响,原叶茶全年整体内销情况不尽如人意,市场进㊣入阶段性存量竞争期,传统茶企经营压力普遍增大。
2023年,全国红茶内销均价为148.1元/千克,同比增长0.1%。综合分析近年红茶内销均价,面对内销量额持续阶段性波动调整,总体稳中有降。一方面是受生产成本上涨□□□、消费群体扩大与消费需求增加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导致红茶毛茶收购价格和高档名优红茶✅价格稳步增长;另一方面,红茶产能快速扩张㊣使得市场供过于求,电子商务等新型交易模式降低流通成本,中低档红茶品市场成为争夺热点,成品茶价格趋稳回落。